團學工作
龐佳穎:我是一個肯吃苦耐勞,能承受工作壓力,踏實且富有上進心的人;對待工作認真負責,善于溝通、協(xié)調有較強的組織能力與團隊精神;我有點內向,但有時開朗、活潑。做事認真,謙虛謹慎,工作有耐心,積極向上,是樂觀主義者,遇事都會從其好的一面去觀察。對事情大多抱有樂觀態(tài)度。心地善良,但不太活躍,喜歡參加積極性高的活動,但不太喜歡喧鬧的場面,緊張時有一點點口吃,善于人際交往,喜歡隨遇而安,能很快適應陌生的環(huán)境。
我在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為你講述血戰(zhàn)湘江與絕命后衛(wèi)師。
1934年12月1日傍晚,廣西興安縣界湘江渡口水流湍急,包括毛澤東、周恩來在內的中央紅軍軍委縱隊在敵人的炮火中奮力渡過湘江。但此時,擔任中央紅軍后衛(wèi)任務的紅五軍團三十四師,還被阻隔在湘江以東。幾天前,軍委縱隊離開湖南道縣向湘江渡口行進,紅五軍團三十四師奉命留守原地,堅決阻擊尾追之敵。臨別前,軍團首長叮囑三十四師年輕師長陳樹湘,一定要把干部組織好,要把戰(zhàn)士們安全帶回來。陳樹湘熱淚盈眶,和戰(zhàn)士們一起高喊“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后一滴血!”這一戰(zhàn),紅五軍團三十四師6000余人全軍覆沒,史稱“絕命后衛(wèi)師”。師長陳樹湘受傷被俘,在被敵人抬至長沙領賞途中,陳樹湘乘人不備,忍著劇痛從傷口處掏出自己的腸子用力絞斷,壯烈犧牲,時年29歲。湘江戰(zhàn)役是關系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一戰(zhàn),這一戰(zhàn)最終換來紅軍戰(zhàn)略方向的徹底改變。一個月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了劃時代的遵義會議,中國共產(chǎn)黨和工農(nóng)紅軍歷史上的偉大轉折從此開啟。
我是講述者龐佳穎,來自人文系團總支志愿者服務部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