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動態(tài)
2024 年 10 月 22 日,一場由儲雙月主講的關于 21 世紀以來美國人工智能電影的精彩講座在鵬展樓階梯教室二展開。此次講座開啟了我們對人工智能與人類社會關系的深度思考。
儲雙月,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電影史、當代電影。出版《中國歷史電影藝術史》《電影與敘事》等多部專著。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擔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中國電影海外市場競爭策略可行性研究”的子課題負責人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影視卷)”的中國影視分支副主編。發(fā)表論文一百余篇,先后有學術論文分別獲得第25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jié)“優(yōu)秀學術論文獎”、中國高校影視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獎、2014年度和2015年度中國藝術研究院優(yōu)秀科研成果獎,并有多篇學術論文被《新華文摘》、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影視藝術》轉(zhuǎn)載。
雙月老師以其專業(yè)的見解和深刻的分析,引領我們走進美國人工智能電影的世界。在這個充滿科技感的時代,美國人工智能電影以其符合切身利益的文化實踐和清晰明了的類型自覺,牢牢抓住了觀眾的眼球。
例如在《人工智能》這部經(jīng)典之作中,大衛(wèi)作為一個被賦予情感的人工智能孩子,他對母愛的執(zhí)著追求令人動容。電影展現(xiàn)出的拓展性價值觀,讓我們思考人工智能是否能夠擁有真正的情感以及在人類社會中的地位。大衛(wèi)與人類之間的互動,凸顯了人工智能與人類在價值觀上的碰撞,同時也引發(fā)了關于倫理的諸多疑問。
還有《機械姬》,影片中人工智能艾娃的智慧與心機,以及她與人類程序員之間復雜的關系,呈現(xiàn)出恐懼性的價值觀。我們不禁擔憂,當人工智能擁有了超越人類的智慧和心機,人類將何去何從?
而《終結(jié)者》系列則以毀滅性的價值觀,展現(xiàn)了人工智能對人類社會可能造成的巨大災難。未來世界被智能機器人統(tǒng)治,人類奮起反抗,在這場殘酷的戰(zhàn)爭中,我們看到了人工智能與人類之間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以及嚴峻的倫理困境。
講座中,儲雙月老師提到,無論是拓展性的價值觀、恐懼性的價值觀,還是毀滅性的價值觀,這些電影都深刻地展示了人工智能與人類社會之間的價值觀沖突以及各自面臨的倫理困境。我們在電影中看到了人工智能的崛起,也看到了人類的恐懼與掙扎。
當人工智能以全新的形象出現(xiàn)在大銀幕上,它們與人類的關系變得復雜而微妙。精英話語與大眾心理的契合,讓我們對這些電影有了更獨到的理解。它們不僅僅是娛樂,更是對未來的一種思考和警示。
在這個科技飛速發(fā)展的時代,我們不能忽視人工智能帶來的挑戰(zhàn)。儲雙月老師的講座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思考的平臺,讓我們在欣賞精彩故事的同時,也能深入思考人類與人工智能的未來。